行业资讯 | Industry News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生产排水分类

分享 发布时间:2025/4/28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生产排水较为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类:

 第一类:一般的工业污水和废水(如设备洗涤、地面清洗等),可直接排人工厂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来源‌:设备清洗废水(如反应釜冲洗水)、洁净区地面清洁排水等。

特性‌:COD浓度较低(通常<1000mg/L),但含有微量药物残留、表面活性剂及颗粒物。

处理措施‌:直接接入工厂污水处理站,采用“格栅拦截+调节池均质+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需注意排水管道坡度≥1%以防止沉积,并设置防臭地漏(水封深度≥50mm)维持洁净室压差

 第二类:含酸、碱的废水,主要涉及生产工艺中使用酸、碱的设备所排放的废水或离子再生等产生的废水,排放前应进行中和处理,以减少厂区排水管网的泄漏风险,减轻污水处理站的工作负荷。

来源‌:离子交换柱再生废液(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清洗废水。

风险‌:pH值极端(可达1~2或12~13),腐蚀混凝土管沟并破坏微生物处理系统。

处理技术‌:车间内设置酸碱中和池,通过pH在线监测仪自动投加中和药剂(如石灰乳调节酸性废水,CO₂调节碱性废水)。中和后废水pH值应稳定在6~9范围内方可排入总管网。某疫苗生产企业案例显示,采用两级中和系统可使中和效率提升至98%。

第三类:高温污废水(排水水温高于40℃),主要是不回收的蒸汽凝结水或使用蒸汽或热水的设备排放的废水(如蒸汽灭菌柜等),这部分污废水室内排水管道应有防止人员烫伤的措施(保温),应在排至室外后设置简易的降温措施,比如采用水封井或降温池等,防止冒热气。

来源‌:灭菌柜、清洗热排等

风险‌:存在夹层检修人员被烫伤的风险,且不降温排至室外塑料管会产生破坏性。

处理技术‌:经过降温池降温后排放至室外废水管网。车间内设置酸碱中和池,通过pH在线监测仪自动投加中和药剂(如石灰乳调节酸性废水,CO₂调节碱性废水)。中和后废水pH值应稳定在6~9范围内方可排入总管网。某疫苗生产企业案例显示,采用两级中和系统可使中和效率提升至98%。

第四类:含生物活性的生产污废水,比如含流感病毒或头孢类·162 的生产废水,应在排至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站前设置消毒灭活设备设施等。

危险源‌:疫苗生产含活病毒废水(如流感病毒培养液)、抗生素发酵残液中的活性菌株。

灭活工艺‌:

高温灭活‌:121℃蒸汽处理30分钟,适用于耐高温管道连接的密闭系统。

化学消毒‌:投加0.5%次氯酸钠或2%过氧乙酸,接触时间≥1小时。

 第五类:带压或高压排水(如蒸汽灭菌柜的总排口,工艺设备的CIP、SIP排风口),这部分排水应单独排放至室外废水井,而不能与车间地面下水系统连接,以防止破坏地漏水封造成污水反流从而污染洁净室的风险。

设计要点‌:

独立排放‌:设置专用耐压管道(PN≥1.6MPa),直接引至室外防爆废水井,严禁接入地漏管网。

防反流设计‌:排水立管顶端设置单向止回阀,末端采用深水封井(水封高度≥150mm)。某胰岛素车间因未隔离高压排水导致地漏水封破裂,引发洁净室污染事故。

 第六类:含甲类、乙类有机溶媒的排水管道,主要是甲类、乙类生产区的工艺排水管道,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的第3.6.11条:“使用和生产甲类乙类、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置隔油设施。”实际上,隔油池仅对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媒有效,对于水溶性溶媒,隔油设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一般工程实例中通常设置水封井,防止可燃气体互串而增加危险。

工程实践:

水溶性溶媒‌:设置防爆型水封井(间距≤20m),井内添加惰性气体覆盖层(如氮气)抑制蒸气积聚。

非水溶溶媒‌:在车间出口处安装隔油池(停留时间≥2h),回收率可达90%以上。某原料药厂通过“溶媒回收塔+水封井”组合,使丙酮排放量从8%降至0.5%。

因此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生产排水需根据排水种类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排放。

上一页
没有了
PPR管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势
下一页
综合管理中心
综合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