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即海报超过1000m的区域,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物理条件对变频器的散热能力、绝缘性能和元器件工作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变频器需要降额使用。
一、变压器间隔使用的原因
1、空气稀薄,密度降低,散热效率下降:
变频器内部功率器件(IGBT等)和整流模块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其散热主要依靠强制风冷(内部风扇)和散热器的对流换热。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空气变得稀薄,空气密度减小,对流换热系数降低,空气携带热量的能力变弱,散热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显著下降。
风扇(尤其是离心风扇)的排风量与其吸入的空气密度成正比。空气稀薄时,即使风扇转速不变,实际通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也会减少,散热能力进一步下降。
因此如果变频器在高原地区仍按额定负载运行,其内部元器件(特别是功率模块)的温升会远高于设计值(平原环境),导致严重过热。过热会极大缩短元器件寿命,甚至引发过热保护停机或器件永久损坏。
2、空气绝缘强度降低:
空气的绝缘强度(击穿电压)与气压(密度)密切相关。气压越低,空气越容易被电离击穿。
在相同电气间隙(导电部件之间的距离)下,高原稀薄空气的绝缘强度低于平原。这增加了变频器内部(如母线排之间、功率器件端子之间)以及输出端子对外壳之间发生电弧、爬电、局部放电甚至绝缘击穿的风险。可能导致短路、炸机、损坏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虽然现代变频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一定的海拔安全裕度,但在高海拔下仍需降额使用以降低内部工作电压应力,或者选择专门为高海拔设计的型号(具有更大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3、元器件性能变化
变频器内部大量使用的电解电容通常不是完全密封的。高原低气压可能导致电容器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差增大,存在外壳轻微鼓胀甚至密封失效的风险,影响其寿命和可靠性。
如前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结温会因散热不良而升高。高温会显著降低半导体器件的载流能力、增加导通损耗、缩短寿命,并可能降低其耐压能力。
极低气压环境理论上可能对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如开关速度、损耗)产生微小影响,但相对于散热和绝缘问题,这个影响通常较小。
二、降额使用的目的:
1、控制温升: 通过降低输出电流(即降低负载功率),减少变频器内部产生的热量,使其在散热能力下降的高原环境下,元器件的工作温度仍能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降低电气应力: 在较低负载下运行,内部的工作电流、电压应力相对较低,降低了绝缘击穿的风险。
3、保证可靠性和寿命: 避免元器件因过热或过电压而加速老化或失效,确保变频器在高原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如何降额?
1、遵循制造商手册: 这是最准确和最重要的依据。变频器制造商都会提供详细的“输出电流/功率 vs. 海拔高度”降额曲线或表格。
2、典型降额规则(参考,具体以手册为准):
2.1、海拔1000米以下:通常无需降额(按额定值使用)。
2.2、海拔1000米 - 2000米:可能需要开始小幅降额(例如,每升高100米降额0.5%-1%)。
2.3、海拔2000米 - 4000米:降额幅度显著增加(例如,每升高100米降额1%-1.5%,或更高)。
2.4、海拔4000米以上:通常需要大幅降额(可能达到额定值的60%-70%或更低)。
3、环境温度补偿: 高原地区环境温度可能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散热。一些厂家的降额曲线会同时考虑海拔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低温可以完全补偿海拔带来的散热损失。 低气压导致的散热效率下降是主要矛盾。
4、其他应对措施:
4.1选择高原型变频器:专门设计用于高海拔环境,通常具有:更强的散热系统(如更大功率的风扇、优化设计的散热器)。更大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能采用更高耐压等级的元器件。明确标注高海拔下的额定值。
4.2、加强散热:确保变频器安装空间通风良好。保持进风口和出风口畅通无阻。在极端情况下,可考虑加装外部强制通风或空调。
4.3、降低环境温度:将变频器安装在温度可控的室内或柜内(加装空调)。
四、总结
高原地区低气压导致的散热效率急剧下降是变频器需要降额使用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空气绝缘强度降低带来的风险。降额是保证变频器在高原环境下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的必要手段。务必严格遵循设备制造商提供的针对具体海拔高度的降额指南进行操作。 忽视降额要求极易导致设备过热损坏或绝缘故障。
CopyRight2016 科圣鹏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金融港四路18号光谷汇金中心3D栋 电话:027-65520566 售后维保电话:199 0865 0936